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李静海院士莅临我校做报告2015.07.08

      7月6日,应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及天津大学化工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李静海院士莅临我校作客120周年校庆系列学术讲座,在天南楼C座四层报告厅做了题为“化学/化工交叉--路在何方?”的专题报告。讲座由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天津大学副校长冯亚青主持,天津大学副校长元英进出席讲座,来自化工学院、理学院等300余名师生参加了讲座。

      李静海院士基于其团队近30年来在多相反应过程介尺度模拟方面的研究发展历程,系统介绍了介尺度的研究现状、面临的挑战、取得的进展及未来的展望。他指出,随着介尺度模型,即能量最小多尺度模型(EMMS模型)的提出,采用以计算对象、模型、软件和硬件之间的结构一致性为特征的计算模式,可以实现对化工过程中多相复杂流动体系的准确快速模拟,通过现在已经实现的千万亿次超级计算系统,采用CPU和GPU并行的结合,对现实生产示范进行了模拟和计算,为实际生产提供了理论指导。

      他认为,随着介尺度科学的发展,将极大地推动化学工程的进步,解决包括能源,材料、生命科学、农业、环境等领域在内复杂性和多样性的问题,搭建宏观现象和微观机理之间的桥梁。探寻不同问题在介尺度层次上的共同规律,通过高性能计算机计算系统的改进,在CPU、CPU和GPC并行之后,未来将很有可能出现XPU,利用介尺度模型及计算方法,化工过程的实时模拟将有希望实现。

      讲座结束后,李静海院士与在座师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李静海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主要从事化工过程量化设计和放大研究。提出了能量最小多尺度(EMMS)模型,在将该模型推广应用于不同的多相系统和解决工业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统一的多尺度方法,并由此定义了一种新的多尺度计算模式,并应用于各种复杂系统的模拟和工业过程仿真。基于此提出并推动了多学科交叉的科学——介尺度科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介尺度科学重大研究计划的首席科学家。他还是第三世界科学院、瑞士工程院、英国皇家工程院和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担任国际科学理事会(ICSU)副主席、中国化工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副会长、国际期刊Particuoloy主编、Powder Technology、Advance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编委和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Advanced Powder Technology的国际顾问。曾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技术发明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获首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第三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美国化工学会颗粒技术演讲奖和第三世界科学院演讲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