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天津大学研究生导师求是论坛化工学院分论坛顺利召开
2022年8月26日,化工学院组织召开了天津大学研究生导师求是论坛化工学院分论坛。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李斌,化工学院党委书记赵金铎、党委副书记李晶、分子+ 研究院副院长杨永安,研究生院综合办张颖、研招办陈冠云、培养办初飞、学位学科办李建鹏,化工学院和分子+ 研究学院70余名新聘导师和青年导师参加。化工学院副院长刘国柱主持论坛。
研究生院李斌常务副院长在致辞中指出,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教育最为关键的载体,导师队伍建设是研究生教育当中的根本抓手。希望本次论坛的召开能够为学院营造全员、全周期、全方位的浓厚育人氛围,增强导师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建成一支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一流研究生导师队伍。
特邀资深导师代表姜忠义教授在主旨发言中分享了他指导研究生从事前沿创新的成功案例和宝贵经验。他认为,课题组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导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定位,积极推进实验进度,并不断冲击高水平创新研究。
特邀资深导师代表董岸杰教授在主旨发言中解读了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大赛并斩获特等奖和金奖的成功密码。她深情讲述了自身求学过程中受到导师关心、支持、包容的感人故事,以及她传承导师指导方法,鼓励学生在保证科研任务正常完成的前提下,让实验室成为他们勇于创新创业最为坚实的后盾。
优秀青年导师代表仰大勇教授分享了对于导学关系的看法和正确处理的方法。他认为要注重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引领,以身作则,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和引导学生在各行各业科技报国。
学院党委李晶副书记分享了学院团委和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在读懂学生、围绕学生、关照学生和服务学生的工作思路,介绍了研究生阶段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希望加强导师与辅导员队伍的协同工作机制建设,落实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
新聘导师代表张鹏教授分享了他快速实现学导角色转变的思考。他认为必须认识到学生培养工作的重要性,随时掌握学生的科研动态和科学前沿。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心理状态,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为帮助新聘导师、青年导师了解研究生不同阶段对导师指导的诉求,论坛特别安排了研究生代表田贵峰同学参与讨论。他心目中好导师应该给予专业和学术方面的指导、人生的引导和心理的疏导,能够帮助学生变得更好而且可以陪伴学生一起变得更好。
随后,与会代表在交流中,充分肯定了本次论坛在拓宽导师们的人才培养思路和提升研究生导师能力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交流了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见解、分享了培养学生的经验,就指导学生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最后,学院党委赵金铎书记和与会导师交流思想,并作总结发言。赵书记强调,研究生导师要坚守立德树人,严守师德师风,不忘初心,加强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的引领。赵书记希望学院全体导师一定要聚焦国家需求和前沿发展,一定要因材施教,一定要用心关爱学生并注重团队的文化建设,以实际行动为建设世界一流的化工学科做出自己的贡献,以优异的成绩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